半岛体育app照明电器协会

  新闻资讯     |      2023-08-18 01:29

  半岛体育app1.1在总结我国城市夜景照明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并借鉴了国际和国外先进的夜景照明规范,简要地阐述了制定本规范的目的、要求和总的原则。

  1.2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本规范的适用范围主要有建筑物、构筑物和特殊景观元素、商业步行街、广场、公园、广告与标识等景物的夜景照明设计。

  1.3明确了本规范与其他标准规范的关系,也就是城市夜景照明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便于设计和管理等相关人员查找和使用。考虑到使用本规范的初级、中级和高级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一,而且初级和中级设计人员数量较多,因此在本规范中出现的相关术语基本上都编入到本章术语。

  2 尽量压缩或减少引用国家标准《电工术语照明》GB/T 2900.65-2004和行业标准《建筑照明术语标准》JGJ/T 119-2008、《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 91-2002和《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 65-2004中的术语。少数重复的术语,是因城市夜景照明设计中必不可少或是从城市夜景照明角度在内涵上有所扩展或变动而收录的。

  本标准的术语的中英文名称和定义是通过对以上参考文献资料进行反复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的。

  1、本条规定同步设计的原则,也就是根据当地城市夜景照明专项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宜与被照明工程的规划、设计同步进行。

  6、本条规定安全的原则,其中照明设施应根据环境条件、安装方式设置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应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园林和古典建筑等被照对象免受损伤。

  2 、在选择光源时,不单是比较光源价格,更应进行全寿命期的综合经济分析比较,因为一些高效、长寿命光源,虽价格较高,但使用数量减少,运行维护费用降低,经济上和技术上是合理的。

  4 、泛光照明多用于大面积的照明场所,而高强气体放电灯具有光效高、寿命长等优点,因而得到普遍应用。

  5 、细管径直管形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LED)因体积小通常比较适用于内透光照明。

  6、 紧凑型荧光灯、冷阴极管或发光二极管(LED)灯带体积小,并为线性光源,比较适用于轮廓照明。

  7 、商业步行街、广告等场所对颜色的识别有一定要求,因此需选用高显色性光源,如金属卤化物灯、三基色荧光灯或其他高显色性光源。

  8 、紧凑型荧光灯和小功率的高强气体放电灯亮度相对较低,比较适合于园林、广场的草坪灯,也有利于节约能源。

  10 、和其他高强气体放电灯相比,荧光高压汞灯光效较低,寿命也不长,显色指数也不高,故不宜采用。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和白炽灯光效低和寿命短,故不应采用。

  1 直管形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电感镇流器,不应配用功耗大的传统电感镇流器,以提高能效。

  2 当采用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时,宜配用镇流器功耗占灯功率的百分比小于11%的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它比普通电感镇流器节能;这类光源的电子镇流器尚不够稳定,暂不宜普遍推广应用,对于功率较小的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可配用电子镇流器,目前市场上有这种产品。在电压偏差大的场所,采用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时,为了节能和保持光输出稳定,延长光源寿命,宜配用恒功率镇流器

  3、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触发器,一般是与灯具装在一起的,但有时由于安装、维修上的需要或其他原因,也有分开设置的。此时,触发器与灯具间的距离越小越好。当两者间距大时,触发器不能保证气体放电灯正常启动,这主要是由于线路加长后,导线间分布电容增大,从而触发脉冲电压衰减而造成的,故触发器与光源的安装距离应符合制造厂家对产品的要求。

  2、本条规定了泛光灯灯具的最低效率值,以利于节能。主要是根据调查的灯具的效率值,同时与《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的要求相一致。其他类型灯具效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主要是根据防护等级的划分原则及使用场所的条件制订,同时与《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的要求相一致。

  1、本条规定了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景观元素以及步行道、广场等室外开放空间的照明评价指标为亮度、照度和半柱面照度值。地面水平照度是为了看清地面上的障碍物和地面的起伏,以免绊跌或失足。本规范中的最低值规定为2lx,与CIE出版物《城区照明指南》No.136(2000)中推荐的最低值一致。离地面1.5m处的半柱面照度是为了行人晚间能够辨认其他趋近的,或附近离开一定距离的平均身高的来人脸部特征,以便提供必要的安全感。研究证明,4m的距离使行人能有足够的时间辨认和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而在这个距离,辨认和估计一个人的企图所需的最小半柱面照度为0.8lx,本规范为使用者的便利,将最低要求规定为2lx。

  在照明情况较为复杂时,垂直照度Ev与半柱面照度Esc之间没有固定的换算关系。但是在单个点光源照射下:

  2、本规范中半柱面照度与垂直照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即是按照这一简化公式得出。

  本条规定的照度或亮度均匀度均为参考面上维护周期末的维持照度值。在照明设计时,应根据环境特征、灯具的防护等级和擦洗周期,从本规范表4.1.3中选定相应的维护系数。

  4 、灯具在清洁周期末由于污染引起的输出流明的衰减。维护系数即是在灯具设备维护周期末,由于上述衰减后,参考面上的照明值与初始照明值之比,它是光源流明衰减因子与灯具污染衰减因子的乘积。

  5、本规范中,光源的流明衰减因子按照其初始流明的70%计算;由于污染引起的灯具输出流明的衰减因字,则参考了CIE出版物《城区照明指南》No.136(2000)中给出的灯具污染衰减因子的推荐值,该推荐值如表1所示。

  清洁:附近无产生烟尘的工作活动,中等交通量,环境颗粒水平不超过300g/m3,如大型公园、风景区;

  一般:附近有产生中等烟尘的工作活动,交通量较大,环境颗粒水平不超过600g/m3,如居住区及轻工业地区;

  污染严重:附近有产生大量烟尘的工作活动,有时可能将灯具尘封起来,如重工业地区。

  本规范中的平均照度(average illuminance)的定义是“设定表面上有代表性的多点照度的平均值”;平均亮度(average luminance)的定义是“设定表面上有代表性的多点亮度的平均值”。有代表性的点的数量和位置可参照国际照明委员会标准《光度学物理光度学的CIE系统》S 010/E:2004和北京照明学会等编的《城市夜景照明技术指南》第16章夜景照明的测试和评价的有关规定确定。

  据CIE出版物《城区照明指南》No.136(2000)中的规定制定的。光源的色温或相关色温的选择在城市夜景照明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心理学、美学问题,也与气候环境、区域特色有关。城市中功能性照明的照度值较低,适宜采用低色温和中间色温光源,而对于规模较大的建筑物(构筑物)泛光照明,则适宜采用高色温光源。

  2、本条将城市夜景照明光源的显色性以一般显色指数Ra作为评价指标,光源显色性应按本规范表4.2.2确定。

  3、在CIE出版物《城区照明指南》No.136(2000)中,将光源的显色性分为5个级别,分别为:A=90以上;B=80~90;C=60~80;D=40~60;E=40以下。其中A类主要为白炽灯、卤钨灯等热辐射光源,D类主要为高压汞灯光源,这两类光源在城市夜景照明设计中已经不被推荐使用。故本标准中,将显色性的5个级别合并为3个级别。

  1、本条中照度或亮度均匀度的评价指标包括均匀度U1和均匀度U2。前者是给定平面上照度或亮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即Emin/Emax或Lmin/Lmax,涉及视觉适应和地面上的显示;后者是给定平面上照度或亮度的最小值与平均值之比,即Emin/Eav或Lmin/Lav,涉及视觉舒适感。

  2、观察者主观上感觉的明亮程度,可以称之为“视亮度”,视亮度没有量纲,它与人眼的适应水平有关,与仪表测量得到的亮度是对数关系,即亮度增加10倍后,视亮度大约提高2.3倍。本条用加强照明表现特定的目标,如建筑物、构筑物、门头、雕塑、喷泉、绿化、入口等,其被照物的亮度和背景亮度或照度的对比度规定为3~5的主要依据:①综合考虑照明效果、节约能源和防止光污染等因素,特别是节约能源的因素;②相关的标准和调研成果,如英国《城市照明指南》和北美照明学会《照明手册》第九版规定的对比度为5时,可较好地凸显被照物;又如表2所示天津大学的调研结果表明1:5可达到强调的要求。

  3、城市夜景照明中的立体感评价主要是为了减少阴影,更好地展示被照对象的细节,比如对行人面部特征、城市设施的外观造型的辨识。检验被照对象立体感的指标有多种如照度矢量与标量照度比,平均柱面照度与水平照度之比以及垂直照度和水平照度之比等。本规范采用垂直照度与水平照度之比是其中一种较为简单易行,又比较有效的方法。

  4、城市夜景照明中不应出现不和谐的颜色对比,当装饰性照明中采用多种彩色光线时,建议先进行现场试验,以检验照明效果。颜色的对比和适应能影响人的主观感觉,可以利用它的规律使照明设计获得良好的效果。不和谐的颜色对比则会扭曲照明对象的夜间形象,降低照明区域的吸引力,甚至对行人和车辆造成危害。

  1、城市夜景照明应将眩光限制作为一项评价指标。眩光的形成是由于视场中存在极高的亮度或亮度对比,而使视觉功能下降或使眼睛感到不舒适。阈值增量(TI)是描述道路照明眩光而提出的一个照明评价指标,涉及失能眩光;居住区和步行区内的灯具一般装的较低,而行人和自行车的行进速度较慢,故应限制灯具的亮度,并考虑不舒适眩光的影响。对机动车驾驶员的眩光限制应以阈值增量(TI)度量,并应符合本规范第7.0.2条的第3款的规定。

  2、居住区和步行区的照明设施对行人和汽车驾驶员产生的不舒适眩光应符合本规范表7.0.2-3的规定。

  1、建筑物夜景照明除了符合本规范第3.1节的规定外,本条还补充规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2、应根据被照建筑物的功能、特征和观景视点,设计灯的投射方向、灯安装位置,达到安全、美观舒适和节能的效果,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3、不同颜色光投射在建筑物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建筑物色彩对彩色光也有一定选择性;建筑物不同的使用功能使其具有不同的性质,使用符合其性质的色光,能使建筑物得到更好体现;使用彩色光时还要考虑被彩色光照射的建筑物与相邻建筑、环境的色彩相协调;

  4、 对建筑物的照明应该是见光不见灯;有些灯具实在无法隐蔽时,灯具的形状、大小、颜色应与建筑、环境协调;使灯具与建筑物、环境融为一体;

  7、本条根据CIE、英国、美国、日本、德国、荷兰、澳大利亚和国内四个直辖市的照明标准以及大量夜景工程的调查资料提出了建筑物夜景照明照度或亮度设计值不应大于本规范表5.1.2的规定,并对设计值作了如下补充规定和说明。

  8、根据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城市确定与其相适应的照度或亮度等级,是基于背景亮度与目标物亮度的对比关系和节约能源关系考虑的。城市规模不同,建筑物的背景亮度不同,依次降低照度或亮度值并不影响建筑物夜景美观。

  9、根据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将城市划分为城市中心和商业区,城郊的工业或居住区,乡村的工业或居住区和自然夜空保护区四类。本规范所推荐的是城市中心和商业区的照度和亮度值,城郊的工业或居住区约为城市中心和商业区照度和亮度的40%,乡村的工业或居住区约为城市中心和商业区照度和亮度的20%,为使自然夜空保护区免受光污染,建筑立面不设置夜景照明。

  10、 对于特别重要的建筑物需要提高其照度或亮度值时,可在本规范规定数值基础上对其局部提高。

  11、对于建筑物的入口、特征构件、徽标或标识等部位的设计照度或亮度,与其相邻的部位或环境平均照度或亮度的对比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3.2条的规定。

  12、本条指出使用多种照明方式时,应分清主次,注意相互配合及所形成的总体效果。

  1、建筑物被大面积投光将其均匀照亮既浪费电能又不生动。玻璃幕墙属于镜面高定向反射的透光材料,用泛光照明达不到美的效果,还可能形成强烈眩光和发射光干扰环境,或把室内照得很亮,造成危害。建筑表面材料反射比低于0.2,用泛光照明既达不到照亮的目的又浪费电能。

  2、使用点光源排列构成线状勾勒建筑物轮廓时,灯具间距太密会提高工程造价和浪费电能,太疏不易起到勾线作用。其间距就应根据建筑物尺度和观看点距离远近确定。使用线光源时,线光源形状、线径粗细和亮度都应符合建筑物特征并考虑观看点的远近确定。

  3、玻璃幕墙以及外立面透光面积较大的建筑物,不宜用泛光照明,而宜选用内透光照明,但内透光也必须考虑其亮度、光色与环境和谐协调,内透光照明也应防止光污染。

  4、对建筑物照明不宜平均对待,应分析建筑物特征,突出其建筑物重点部位。对建筑物重点部位宜对其局部进行多种形式和方法的重点照明。进行局部重点照明注意灯光照射在建筑物上形成的光影是否美观协调,产生的亮度和光色等方面要与建筑物本身的整体立面效果和谐统一。

  5、特种照明方式要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光纤、导光管等在环境亮度较高的情况下不宜使用。激光、火焰光等表演性照明可根据特殊需要选用。使用特种照明时,需要对照明是否必要,技术是否可靠,有无可行性和其性能、质量、造价等多方面进行论证后运用。

  1、本条明确了构筑物和特殊景观元素的范围,并提出了对其进行夜景设计的总原则。

  4、桥梁的功能主要是供通行之用,因此,桥梁上通常都会设置功能照明,本款强调桥梁的功能照明是第一位的,景观照明不应对其形成干扰。

  5、桥梁的主要观景点主要位于桥梁两侧的水面上或岸边的中远距离处,在这些位置上既能看到夜景观的全貌,也能兼顾到景观的一些细节,因此夜景的设计应主要考虑这些位置上的景观需要。

  6、桥梁通常是一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因此,其夜景设计应以突出特色来强化其地位。

  1)塔式拉索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桥塔和拉索等部位,如果能让这些部位的夜景特点得到强调,那么,桥梁夜景的特点也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体现;由于主要是从桥梁的外侧观看桥景,因此桥身的夜景重点应塑造桥身的侧面;

  2)园林中的桥与游人距离较近,其夜景照明很容易产生眩光,因此,应在设计上予以充分的考虑;此外暴露的灯具会严重破坏园林景观桥的美观,必须予以避免;

  3)城市立交桥的作用主要是保障通行需要,因此,一些复杂或过度装饰的照明可能会对交通造成妨碍;

  4)水中倒影是桥梁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重视,因此,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考虑;由于位置关系,水中倒影很容易造成眩光,这也需要在设计阶段予以考虑并设法避免。

  7、桥梁是交通枢纽,交通繁忙,因此桥梁上的夜景照明要保证车辆驾驶员和行人的视觉不会受到干扰,以保证交通安全和顺畅。

  8、一些交通信号灯可能会设置在桥梁上,如城市立交等,因此,装饰照明的光和影就有可能对其造成干扰和妨碍,成为交通隐患,所以,应在设计阶段予以考虑避免。

  9、夜景照明中的闪烁、动态、阴影等效果会对车辆驾驶员的视觉造成干扰,而车辆通过桥梁时,驾驶员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因此那些很容易造成驾驶员精力分散的特殊效果照明应予以限制。

  10、雕塑和景观小品大多体量较小,且与环境关系密切,因此,其照明亮度与环境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使景观既有合适的效果又与环境和谐。

  11、塔往往是一个区域或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会有远近不同距离上的观看,因此,设计时要考虑不同观看位置上的需求。

  12、因碑具有纪念性质,与某些事件相关,所以,本条要求设计碑的夜景时,其照明效果要呼应碑所纪念的事件,要想获得对碑景的恰当感受,需要良好的环境氛围,本条要求应通过照明来营造相应的氛围。

  13、城墙往往都有较长的长度和较大的体量,通过一些富于明暗变化的照明效果,可以避免单调;门洞、垛口、瞭望台等是城墙上富于变化的局部,应该在夜景中得到强调。

  14、本条对市政公共设施的功能及照明作了原则的规定,并强调将景观照明与其自身的功能照明相结合,或在其功能照明上进行艺术化的设计。

  2、商业步行街是人们购物、休息和观光的场所,照明要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购物和休息环境;

  3、街的入口以及街内的道路、广场、公园设施、商店入口、橱窗、广告、标识均应设置照明;

  8、规定了入口照明的亮度与周围亮度的对比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3.2条的规定,目的是为了凸出入口,但又不能高得太多以免破坏整体效果和造成能源浪费

  12、应能使行人看清坡道、台阶、障碍物以及至少4m处来人的面部,同时应能准确辨认建筑物的标识、招牌或其他定位标识;

  13、照明评价指标及标准应符合《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的相关规定;

  14、之所以规定不宜采用常规道路照明方式和常规道路照明灯具,是因为它们适合于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却不大适合只考虑行人要求的商业步行街的照明需要;主要问题是产生的垂直照明度低、灯具造型不够美观、布灯呆板,影响照明总体效果;

  15、规定采用的灯具造型美观,上射光通比不超过25%,目的是为了减少光污染,提高灯具的光通利用率,要求垂直面有合理光分布,目的是提高垂直照明,从而有利于行人互相识别并看清垂直面上的各种标识、招牌;

  17、 要求采用的灯杆、支架、灯具外形、尺寸和颜色应作整体设计,相互协调,分别规定了商业步行街的建筑、公用设施、“入口部位”的照明设计原则,除了执行本标准其他相关条文的规定外,尚补充了部分规定。

  18、本条明确了商业步行街的立面照明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5.1.2条的相关规定。

  19、本条明确了商业步行街的广告和标识照明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5.6节的相关规定。

  2、按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建筑 园林 城市规划》卷,广场主要有市政、交通、商业、纪念、宗教和休闲娱乐广场6大类,广场的功能和性质如下:

  各类广场的功能要求和景观特征是不同的。因此第5.4.1条的第1款要求广场照明设计首先要体现各类广场的功能要求和景观特征。

  3、根据编制组对车站、休闲、商业、宗教等多个广场的调查,广场地面照度为5lx时,调查对象的满意度为60%,地面照度为10lx时,调查对象的满意度为80%;广场的出入口处,照度为10lx时,调查对象的满意度约为65%;照度为15lx时,调查对象的满意度约为80%。在第5.4.1条第2款规定了广场公共活动区(广场绿地、人行道、公共活动区和主要出入口)的平均水平照度值和人行道的最小水平照度及最小半柱面照度,考虑和CIE出版物《城区照明指南》No.136(2000)相协调,对照明均匀度未作规定。

  4、从行人安全角度出发,规定广场地面有坡道、台阶、高差处应设置照明设施。

  5、 本条款要求广场上的建筑和特殊景观元素的照明要统一规划,相互协调,避免对行人产生眩光和防止对环境产生光污染。

  6、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综合考虑照明效果、节约能源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本条款规定了广场上构成视觉中心的亮度与周围环境亮度的对比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3.2条的规定。

  8、本条款主要是考虑白天及夜晚的景观效果,并规定了各广场应避免照明对行人和司机产生眩光以及对环境造成光污染。

  10、规定了对机场、车站、港口和码头的交通广场照明应以功能照明为主的原则;广场的出入口、步行或车行道路及换乘位置应利用醒目的照明标识,确保人流和车流畅通及安全;

  11、规定了交通广场的机动车行驶区域的眩光限制应符合《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的相关规定;

  12、规定了各广场所使用闪烁多变的动态照明或彩色光照明不得干扰对交通信号灯的识别。

  13、本条规定了商业广场照明设计应和商业街建筑、入口、橱窗、广告标识、道路、广场中的绿化、小品及娱乐设施的照明统一规划,相互协调,并符合本规范第5.3节的规定。

  1、本条提出了对公园(园林)的照明设计应符合的要求,强调了既要考虑景观效果,同时要与人的活动相结合,并规定了公园公共活动区照明的最小平均照度和最小半柱面照度的标准值。标准值参考了CIE出版物《城区照明指南》No.136(2000)和上海市地方标准《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DB31/T316-2004规定的数据。

  2、本条提出了树木照明设计应满足的要求,强调了对树木的照明不应影响树木的生长,一般情况下应避免将灯具直接安装在树木上。灯具万不得已安装在树上时,应设置保护措施。

  3、本条提出了草坪、花坛照明设计应满足的要求,强调了草坪、花坛照明的目的是表现其草坪、花卉的自然美,因此对光的投射方向和显色性提出了要求,应防止灯光本身的色彩变化。

  4、本条提出了公园水景照明设计应满足的要求,强调了水景的照明要考虑水的反射效果,电器在水中的光效、安全性能,以及无水时的防护措施。

  2、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广告标识有总的规划和安排,广告、标识是城市夜景照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符合城市夜景照明专项规划中对广告、标识照明的要求。

  3、应根据广告、标识的种类、结构、形式、表面材质、色彩、安装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特点,选择相应的照明方式。

  广告、标识照明在夜景照明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建筑物夜景照明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应与夜景照明设计同步进行,否则既浪费能源又影响效果。

  广告、标识的种类、结构、形式很多,一般都需要夜间照明,照明应配合广告、标识的内容为其服务。照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广告的材质、形状、位置和环境选择相应的照明方式。

  4、光色运用应与广告与标识的文化内涵及周围环境相吻合,应注重昼夜景观的协调性,达到白天和夜间景观和谐统一。

  夜间照明时,广告的文化内涵、传递的信息需通过与周围环境相吻合的、合理的照明光色运用才能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不同的文化内涵需要不同的光色去烘托。广告、标识昼夜都在起作用,白天其外观既要醒目又要与建筑物及周边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夜晚广告、标识的照明应与周边夜景照明效果相协调;同时夜晚广告、标识的照明比其他夜景照明设施开启的时间要长,因此尚需考虑广告、标识的照明在单独开启时的景观效果。

  广告、标识的照明应注重昼夜景观的协调性,具有较好的白天、夜间景观的视觉效果,达到白天和夜间景观和谐统一。

  5、除具有指示性、功能标识外,行政办公楼(区)、居民楼(区)、医院病房楼(区)不宜设置广告照明。

  行政办公楼(区)、居民楼(区)、医院病房楼(区),是人们办公、休息、治病的场所,需要宁静、休闲、舒适、安全的环境。具有指示性、功能性标识的照明在夜间是人们所必需的,而广告照明易对居民楼形成光污染,破坏了宁静、休闲、舒适、安全的环境,因此不适宜设置。

  6、应选择高效、节能的照明灯具和电器附件;应选用显色指数大于80、发光效能大于50lm/W的光源;自发光的广告、标识宜选用发光二极管。

  外投光的广告、标识是被照亮的,应反映广告、标识自身的真实色彩,因此需要选用显色指数高的光源,且为节约能源需选用发光效率高的光源。

  内透光、自发光的广告、标识是通过内部光源使表面直接发亮,表现广告、标识的内容,因此可选用相应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等低能耗光源。

  7、广告与标识照明不应产生光污染,不应干扰通信、交通等公共设施的正常使用,不应影响机动车的正常行驶。

  为使广告、标识发挥最大的广告和标识效应,一般设置在交通便利、人流量大、视野开阔的广场、车站、码头以及街道两边的建筑物上,而这些地方又是交通、通信等各种公共设施交叉、集中的地方,因此必须防止光污染和光干扰。

  广告与标识是通过人的视觉而感受其内容和艺术效果,广告与标识照明有外投光和内透光两种基本方式,分别采用照度、亮度计量。在不同环境区域内,不同面积的广告与标识照明的两种基本方式,都应控制画面的表面亮度与环境谐调,控制最大亮度,防止光污染。

  9、不同环境区域、不同面积的广告与标识照明的平均亮度最大允许值应符合表8、的规定。

  10、表中不同环境区域的数据是按CIE出版物《城区照明指南》No.136(2000)和《限制室外照明设施产生的干扰光影响指南》No.150(2003)制定的。各环境区域内的广告标识照明的最大亮度不允许超过规定的最大值,否则将会破坏广告与标识的艺术效果,形成光污染而且浪费能源。在E1区不应设置面积大于10m2的广告与标识照明,否则将会破坏环境效果。

  11、参考北美照明学会的照明手册,规定了外投光的广告与标识照明的亮度均匀度U1(Lmin/Lmax)宜为0.6~0.8。达到这一标准时,可获得满意的视觉效果。

  6.1.1 设计时,应根据被照场所的功能、性质、环境区域亮度、表面装饰材料及所在城市的规模等,确定所需的照度或亮度的标准值。避免照度或亮度过高,浪费电能。

  6.1.3 对于不同的光源,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能效标准和规范。选用的光源应符合相应光源能效标准,达到节能评价值的要求。

  6.1.4 国家对灯用附件的功率损耗,制定了相应的能效标准和规范。照明设计时,应按光源要求配置符合相应能效标准的镇流器和电器附件。

  6.1.5 由于气体放电灯配电感镇流器时,通常其功率因数很低,一般仅为0.4~0.5,所以应设置电容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有条件时,宜在灯具内装设补偿电容,以降低照明线路电流值,降低线路能耗和电压损失。所选用的灯具的效率应符合本规范第3.3.2条的相关规定。

  6.1.6 本条规定恶劣气体放电灯灯具的线 本条将选用节能控制技术和设备作为一项照明节能措施。

  6.1.8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虽一次性投资大,但维护和运行费用很低,符合节能和环保要求。经核算证明技术经济合理时,宜利用太阳能作为照明能源。

  6.2.1 本条将照明功率密度值(LPD)作为夜景照明节能的重要评价指标,是参考了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以及我国的《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和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DB11/T388.4-2006等均采用照明功率密度值(LPD)作为照明节能评价指标的做法提出的。

  6.2.2 本条规定了不同规模和环境区域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值(LPD)。并指出为了在建筑物夜景照明中推广和实施绿色照明,节约用电,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亮度偏高、不按照明标准建设夜景照明的问题,本规范强调按标准设计夜景照明的同时,建议还要按建筑物被照面的单位面积功率限值,限制夜景照明的用电量。

  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的表面照度或亮度与表面的反射比及洁净程度有关,同时随背景即环境亮度的高低发生变化。因此,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功率密度值也同样受建筑物立面材料反射比、洁净度和环境亮度这三个因素的影响。

  本规范规定的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是通过国内外大量建筑物夜景照明工程的调查,并参照国际上一些国家相应的规定制定的。

  照明功率密度值的测算,先根据建筑立面夜景照明的照度或亮度标准,计算出照明的用灯数量,再由用灯数量算出照明消耗的总功率,最后用被照面的面积除以照明总功率所得的商为所求得照明功率密度值。

  通过国内外大量建筑物夜景照明工程的调查,国内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部分建筑夜景照明的单位面积安装功率平均在3.1~11W/m2之间;法国巴黎和里昂的部分建筑夜景照明的单位面积安装功率在2.6~3.7W/m2;澳大利亚悉尼和堪培拉的部分建筑(含桥梁)夜景照明的单位面积安装功率在1.8~3.1W/m2之间;美国拉斯维加斯6栋建筑的泛光照明工程的平均单位面积安装功率为18W/m2,可美国华盛顿4个建筑的夜景照明的单位面积安装功率才2.4W/m2。不考虑拉斯维加斯的单位面积安装功率最大值,计算其他城市的平均单位面积安装功率为3.3W/m2;美国规定为2.67W/m2;加拿大规定为2.4W/m2;我国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规定为3~5W/m2(该规程编制组通过对北京、上海、沈阳、青岛等18栋建筑物夜景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调查,其平均值为5.9W/m2)。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DB11/T388.4-2006规定的建(构)筑物夜景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值(LPD)见表3。

  2 阐述了限制城市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防与治的关系,特别是对刚开始建设城市夜景照明的城市应强调以预防为主,避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

  3 对已出现光污染的城市则应以防与治相结合为原则,同时做好光污染的防止和治理工作。

  4 强调做好城市夜景照明设施的运行与管理工作,防止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光污染。

  限制城市室外照明设施产生的光污染目前已有国际标准。这就CIE出版物《限制室外照明设施产生的干扰光影响指南》No.150(2003)和《城区照明指南》No.136(2000)的部分内容。按有关规定对已有国际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按不同等级可等同采用(IDT)、修改采用(MOD)或非等效采用(NEQ)的原则制定标准。鉴于CIE限制室外照明光污染标准是通过大量调研,总结了世界各国防治光污染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因此本标准按等同采用(IDT)和修改采用(MOD)原则,使用了CIE的标准。本规范所指居住建筑主要包含住宅、公寓、旅馆和医院病房楼等。

  照明对居住者的影响,通常与暗黑的居室里射入的户外照明光线在窗上形成的垂直照度相关。CIE出版物《限制室外照明设施产生的干扰光影响指南》No.150(2003)将影响用窗户垂直面的照度表示。

  对于低亮度光环境区域(E2区),在熄灯时段(Curfew),国际照明委员会第5分部采纳了德国提出的建筑物窗户垂直面照度为1lx的建议。此标准是基于对德国41个地方的调查,考虑了大多数住民对窗户垂直面照度的反应。

  1)对于户外照明不满的人约为对噪声不满者的1/10以下,回答者的2.4%表示感觉到有溢散光的干扰。

  2)从测试房间的亮度与危害健康两方面分析,发现当窗户垂直面照度达到1lx时,开始反应不满。

  3)窗户的垂直面照度大于3lx时,对房间过亮不满者显著增加,达到5lx以上时,感到危害健康的人群比例激增。

  对熄灯时段之前,在中等亮度环境区域(E3区)的垂直面照度最大允许值为10lx。CIE主要参考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议会的防止光污染条例。该条例根据实际经验,窗户垂直面照度限制为8lx。同时参考了澳大利亚1997年制定的《限制室外照明光干扰》AS4282-1997,该标准也规定了10lx。

  除窗面的垂直照度外,影响居住者的另外一个因素来源于可直接看到灯具的刺眼光线。一般而言,灯具的亮度为测量其影响的指标。而CIE第150号技术报告所提的标准使用的指标则不是亮度,而是判断观察者直接看到的灯具在该方向的光强(I)。

  国际照明委员会第5分部所提标准是以德国和澳大利亚的试验为依据。该试验对周围环境较明亮的居民区域(环境区域E3)的容许光强值如表4所示。

  德国的数据以不舒适眩光的“舒适与不适的临界值(BCD)”为基础,通过对眩光光源的视角和背景亮度因素的分析,将眩光光源的最大容许亮度换算为容许光强。澳大利亚的数据基于记录人们反应频次(衡量不适感觉的尺度),若有10%的回答者评价“过亮”,则将这个临界值的光强作为容许光强值。随着灯具距离的加大,澳大利亚与德国的光强容许值更为接近。

  该技术委员会根据照明灯具的大小、观测距离等因素,采用1000cd为环境区域E3的熄灯时段的容许值为代表。按适应水平确定其他环境区域的容许光强值。但在熄灯时段前,该值过小而存在不适用的问题,这时可根据澳大利亚的研究成果,取高1级的光强容许值。

  CIE在确定此标准时,还直接参考了澳大利亚1997年制定的《限制室外照明光干扰》AS4282-1997,详见表5。

  3 城市道路的非道路照明设施主要指夜景照明和广告标识照明等设施,这些设施对汽车驾驶员产生眩光的阈值增量不应大于15%的规定是根据CIE出版物《限制室外照明设施产生的干扰光影响指南》No.150(2003)确定的,见表6;而CIE出版物《限制室外照明设施产生的干扰光影响指南》No.150(2003)又是根据CIE出版物《机动车和人行交通道路照明的建议》No.115(1995)和澳大利亚《限制室外照明光干扰》AS4282-1997规定的阈值增量(TI)的控制值提出的。

  注:1 道路等级见CIE出版物《机动车和人行交通道路照明的建议》No.115(1995)。

  2 阈值增量TI用于交通系统使用者在相关位置和视看方向,因非道路照明设施的光线引起标识别基础信息的能力降低时使用。

  4 本款规定了居住区和步行区的夜景照明设施对行人和骑自行车人员产生的不舒适眩光和限制标准。

  确定这一标准的依据是CIE出版物《城区照明指南》No.136(2000)第3.2(b)节关于灯具眩光的限制的规定。

  在居住区或步行区中,对行人或移动得很慢的骑自行车者或驾驶汽车者的不舒适眩光感觉,可能是由于靠近观察者视线的灯具亮度引起的。特别是对那些安装得较低,并且是安装在杆顶的灯具。

  这里的L为在与向下垂线方向间的灯具最大平均亮度(cd/m2);A为灯具在与向下垂线方向的出光表面面积(m2)。该面积的所有表面包括直接可见或作为完整影像的无光源部分。如果灯具的发光面积具有很不均匀的亮度,应按照CIE出版物《道路照明设施的眩光和均匀度》No.31(1976)中所介绍的方法进行核算,即那些亮的部分的面积已并入相关的角度中,表明在同一角度下,小于最大亮度的1/100可忽略不计。

  上射光通过大气散射使夜空发亮,妨碍天文观测。室外照明灯具的上射光通比的最大值的限制标准是根据CIE出版物《防止夜天空发亮指南》No.126(1997)和CIE出版物《限制室外照明设施产生的干扰光影响指南》No.150(2003)提出的。

  对于装饰性投光照明的亮度水平在CIE出版物《泛光照明指南》No.94(1993)中推荐了不同环境所需的亮度。亮度值来源于经验的成分多于来自研究。具体数据是无良好照明环境为4cd/m2,良好的照明环境为6cd/m2,照得很亮的环境为12cd/m2。由于照明环境规定不够严格,而且不同照明光源和表面状况(材料种类和污染程度)的不同还要作修正,这就是乘以大于1的修正系数。另修正系数从1.1到10,变化幅度大,情况复杂,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相对而言,英国建筑设备注册工程师协会(CIBSE)和英国照明学会(ILE)的《城市照明指南》,根据不同的环境区规定建筑立面的平均亮度和最大亮度(见表7),比较简单,使用也较为方便。因此CIE出版物《限制室外照明设施产生的干扰光影响指南》No.150(2003)中有关建筑立面照明的环境分区和亮度标准,基本上采用了英国标准的数据和做法。

  本条提出了4条防治夜景照明光污染的措施。这4条措施概括起来就是从城市夜景照明的规划、设计到夜景照明设施的控制、运行与管理,系统地考虑各个产生光污染的环节,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8.1.1 只有合理地确定负荷等级,正确地选择供电方案才能使照明用电保持在适当水平。经常举办大型夜间游园、娱乐、集会等活动的人员大量密集场所的夜景照明用电可按二级负荷供电,其余宜按三级负荷供电。

  8.1.2 本条规定是考虑到部分夜景照明项目(如公园、城市商业街、立交桥等)区域较大,为了保证供电质量、减少供电线 夜景照明的供电线路大多敷设在室外,较易受到天气和外力侵害,设置独立的线路保护可避免对其他负荷供电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8.1.4 独立设置照明变压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持电压稳定,提高照明质量,保证光源寿命,同时减小供电系统运行损耗。同时考虑到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供电能力仍相当紧张,部分地区经常出现较大的电压偏移情况,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适当采用调压措施。

  8.1.5 本条对每一单相回路的电流限值是现行各规范中的一致规定,已沿用多年。

  8.1.6 本条是为保证三相负荷比较均衡,以使各相电压偏差不致产生过大的差别,同时减少中性线 本条规定主要考虑照明负荷使用的不平衡性以及气体放电灯线路由于电流波形畸变产生高次谐波,即使三相平衡中性线中也会流过三的倍数的奇次谐波电流,有可能达到相电流的数值。

  8.1.8 该类灯具的散热措施主要依靠灯体表面与水体间的热交换,不能在空气中时间点燃。

  8.1.9 采取每盏灯具加装短路保护可避免一个光源出现故障不会导致整条照明支路的其他灯具失电,从而将故障对整体景观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上。

  8.1.10 从有利于节电管理角度出发,在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安装电能表计量的可能性。

  8.2.1 考虑到控制分路应满足使用要求,同时避免产生较大的故障影响面,减小对配电系统的电流冲击,做出本条规定。

  8.2.2 设置平日、节假日、重大节日等不同的开灯控制模式,一是为了营造不同气氛下的景观效果,二是为了节约能源,三是为了有利于限制光干扰。

  8.2.3 本条规定有条件时,对较大的夜景照明系统宜采用智能化控制。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实现灯光组合变化和照度变化的灵活控制;并可监测记录系统内电气参数的变化,发出故障警报、分析故障原因,也便于系统扩展。

  8.2.4 从便于管理和维护考虑,规定总控制箱宜设在值班室内便于操作处,室外的控制箱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8.3.1 本条主要是考虑到公园、立交桥等夜景照明项目供电线路较长,全部采用安全电压供电很不经济,因而可以在设有严密的防意外触电保护措施时,采用正常电压供电。

  8.3.2 两个接地系统在电气上要真正分开,在地下必须满足一定的距离,否则两接地系统形式上是分开了,而实际(指电气上)仍未分开。且由于两个电气系统,通过接地装置的相互联系而产生强烈的干扰,严重时甚至造成两个接地系统都不能正常工作。这在实际工作中的例子是相当普遍的。有些地方将两接地系统间的距离规定仅有5m,这一般是不够的。在实际应用中,这样近的距离,发现相互干扰仍相当大,试验证明,在单根接地极情况下,距接地极20m远处才可看成零电位。在接地系统是多根接地极甚至是接地网的情况下,零电位处若按上述20m的规定距离,可能仍偏小,但对一般工程来说,两接地系统相距20m远时,相互间的影响已十分微弱,只要处理得当,是可正常工作的。

  8.3.3 由于TT系统单相短路保护的灵敏度比TN系统低,熔断器和断路器拒绝动作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外露可导电部分长时期带有接近110V危险电压,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能大幅度提高TT系统触点保护的灵敏度,使TT系统更为安全可靠。

  8.3.6、8.3.7 本条是参照《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第702节:游泳池和其他水池》GB16895.19-2002中的相关规定制定的。

  8.3.8 霓虹灯所用变压器是不同于其他类照明的特殊变压器。这种变压器必须供给10000~15000V的高压来击穿霓虹灯玻璃管内的气体介质,使管内开始放电发光。因此,变压器的高压配线及连接线、配线之间的距离、霓虹灯的安装场所、灯管支架、灯箱材料等均有特殊规定,应严格执行方能保证使用安全。

  本规范对环境区域的划分依据为CIE出版物《限制室外照明设施的干扰光影响指南》No.150(2003)的第2.7.4节关于环境区域的定义和划分确定的。

  半柱面照度的计算、测量和使用的依据为CIE出版物《城区照明指南》No.136(2000)、上海市地方标准《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DB31/T316-2004和目前我国使用半柱面照度的现状调查。

  嬉水池和喷水池区域划分的依据是《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7部分:特殊位置或场所的要求 第702节:游泳池和其他水池》GB16895.19-2002的规定。按电气危险程度,将嬉水池划分为3个区;将喷水池划分为2个区。